封口機(即工業封口機) 廣泛用于糧食、制糖、港口等行業各類盛裝物袋(塑料編織袋、布袋、牛皮紙袋、麻袋) 的封包封包。其技術狀態好壞直接影響到全自動包裝線能否正常運行,因此封口機的調試工作十分重要。
調整封口機主要調整部位為彎針、針桿、送料機構、輸線機構、機針、壓腳壓力、剪刀機構(切刀) 等。
1、彎針的調整
為確保勾線成功,必須調整好彎針與機針的相對位置。
1) 彎針“吃勢”的調整(彎針擺動定位) 首先測量彎針小連桿2 球孔中心距是否為69. 6~70. 2mm ,再用手順時針轉動皮帶輪,使彎針在右極限時(向右退足) 針尖至機針中心的距離為8 mm ,若不符,可放松彎針外曲柄上的2 只螺釘來進行左右移動的調整。調整時應用手夾緊外曲柄與內搖桿,使之無竄動。
2) 彎針軸向間隙的調整(前后位置定位) 彎針與機針的軸向間隙為0. 08~0. 13 mm。如果間隙過大,在封包過程中容易出現跳針及彎針不能勾線等現象;間隙過小,在封包厚料或操作不當(硬拉) 時,將導致機針偏斜刺料,或出現互相擦碰,同樣也會產生彎針不能勾線及跳針現象。調整方法是,首先檢查彎針的2 個緊定螺釘是否頂緊彎針柄部的扁身,再略旋松彎針小偏心搖桿的螺釘進行前后擺動的調整。調整時小偏心連桿應在彎針小偏心中心。
2、針桿的調整
1) 機針的安裝 機針應挺直,針尖鋒利,針眼無毛刺,無明顯磨損。如機針不符合上述要求則應更換。裝機針時必須把針眼處的凹形面朝向前方(縫料送出方向) ,機針柄必須插到底,再鎖緊針桿螺母。
2) 針桿的高度調整 應配合彎針運動位置而調節。調節方法為先用手順時針轉動帶輪,使彎針與機針交合時彎針尖超出機針左邊1~1. 5 mm ,機針孔的上方須和彎針的底邊基本齊平,若不符,則可稍松機針桿聯軸節上的螺栓進行調整。因為兩者有著相互配合動作的運行規則,使之完成刺料、勾線、成環的工作過程,所以上述彎針、機針兩者的調整應同步進行。
3、送料機構的調整
1) 針距長度的調整 根據用戶的要求在6. 5~11 mm 的范圍內進行調節。調整方法是,先松開緊固在送料連桿上的厚螺母,通過牙架座扇形槽中的針距調節螺釘作上下移動的調節,送料連桿下降使針距加大,上升則使針距縮小,調至所需針距后務必擰緊調節螺釘上的螺母;同時應調整護針塊和機針的間隙,基本尺寸為0. 08~0. 13 mm。需要注意的是,調到大于原來的針距時應先把護針塊向底調平,待調成所需針距后,再調好間隙。
2) 送料牙的高度 該高度根據包裝袋材料的質量及厚度來確定,送料牙通常高出針板上平面的尺寸為1. 8~2. 2 mm。送料牙調節過高會與針板相擦,出現倒送縫料與線辮倒抽現象。
4、輸線機構的調整
1) 縫線張力的調整 面線(上線) 、底線(下線)的縫線張力是由2 只夾線器調節的,通常縫線張力是面線大于底線,調整夾線器要根據初縫時線跡的松緊來進行。調整張力后線跡若仍偏緊或偏松時,應調整面線的線量調節桿與底線的彎針挑線機構。
2) 輸線時間與輸線量的調整 底線、面線的輸線時間與輸線量的調整是由線量調節桿與彎針挑線機構控制的,必須根據縫料厚度的變化與針距的調整作相應的調整。面線的輸線量由線量調節桿上下位置的調節來調整,底線的輸線量與收輸線時間由彎針挑線機構來調整。彎針挑線的主要工作循環通過動片的左右擺動,使底線在動片的圓角處起到收線、放線的作用,其調整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縫紉的質量及線跡的美觀。調整時擰松外曲柄上的螺釘使動片上下調整,動片調上可延遲底線的釋放時間,反之底線則提前釋放。一次調整后要看釋放底線的時間及彎針成環情況及線跡是否美觀,面線、底線松緊是否基本一致等。
5、壓腳壓力的調整
壓力的大小取決于縫料的厚度,縫薄料時須減小壓力,反之,則增大壓力。當縫料推送順暢,針跡均勻時,切勿再增大壓力,以緩減機件磨損。調節壓力時旋進2 只調壓螺套可增大壓力,旋出則減小壓力。
6、剪刀(切刀) 機構的調整
該機的線辮切刀由機械裝置驅動。切刀定片由螺釘固定在車殼底座前端的斜槽中,切刀動片由螺釘固定在剪刀架槽中隨機器運轉而往復動作。切割時動片刀刃應超過定片刃0. 5 mm。調整時擰松調節螺釘,調至符合要求后重新擰緊。切刀定片與切刀刀尖應高于針板下平面0. 3~0. 5 mm。切刀動片和切刀定片之間的側向壓力是由彈簧產生的,其大小應根據切割線辮時的實際需要而定。擰松彈簧擋圈螺釘作減小或增大壓力的調節,調好后重新擰緊螺釘。